精彩小说尽在优族书苑!手机版

优族书苑 > > 八零甜妻:靠美食发家成首富林晚秋李秀兰热门完结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八零甜妻:靠美食发家成首富(林晚秋李秀兰)

八零甜妻:靠美食发家成首富林晚秋李秀兰热门完结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八零甜妻:靠美食发家成首富(林晚秋李秀兰)

爱吃螺蛳粉的小羊8 著

言情小说完结

《八零甜妻:靠美食发家成首富》内容精彩,“爱吃螺蛳粉的小羊8”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林晚秋李秀兰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八零甜妻:靠美食发家成首富》内容概括:美食博主林晚秋重生1979年,面对父瘫母病、逼婚困境,凭前世手艺做红糖糯米糕摆摊起家。从菜场小摊到连锁餐馆,再到食品加工产业链,她在八零年代找机遇,破竞争、闯难关,更遇退伍兵周明并肩相守,最终从寒门少女蜕变为行业标杆,书写热血又温暖的创业传奇。

主角:林晚秋,李秀兰   更新:2025-11-05 05:13:31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张屠户的脚步声踏在院中的积雪上,发出 “咯吱咯吱” 的响,像重锤敲在林晚秋的心上。

她攥紧手里的糯米袋,指节泛白,脑子却在飞速运转 —— 硬拼肯定不行,张屠户人高马大,王老太又在旁边帮腔;服软更不行,一旦松口,这辈子就彻底栽了。

“晚秋姑娘,躲屋里干啥?

出来见见呗!”

张屠户的声音粗哑,带着酒气,“我知道你嫌我年纪大,可我有钱啊!

跟着我,保准你吃香的喝辣的!”

王老太也在一旁帮腔:“就是!

赶紧出来跟张屠户走,别耽误人家的事!”

林晚秋深吸一口气,推开房门走了出去。

她没看张屠户,反而转向王老太,声音平静却带着分量:“奶奶,您说张屠户是来接我的?

可我听说,张屠户前两任媳妇,一个跑回娘家再也没回来,一个被打得躺了半个月 —— 这事要是传出去,公社里的人会怎么说?

说张屠户欺负咱们林家没人,还是说您为了彩礼,把亲孙女推进火坑?”

这话一出,张屠户的脸瞬间沉了下来。

他在公社开肉铺,靠的就是街坊邻居的生意,最忌讳别人提他打老婆的事。

王老太也愣了,她只想着彩礼,倒忘了这茬。

“你…… 你胡说八道啥!”

张屠户恼羞成怒,指着林晚秋,“我啥时候打老婆了?

那是她们自己不贤惠!”

“是不是胡说,公社里的老少爷们都清楚。”

林晚秋不慌不忙,“张屠户要是真娶了我,往后我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大家第一个怀疑的就是您。

到时候您的肉铺还想不想开了?”

张屠户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他看着林晚秋那双清亮却带着韧劲的眼睛,突然觉得这姑娘跟传闻里的 “懦弱” 不一样,是个不好惹的。

再说,真要是闹大了,坏了名声,肉铺的生意受影响,得不偿失。

“行,算你厉害!”

张屠户撂下一句硬话,狠狠瞪了王老太一眼,“老太太,这事我看就算了,你家姑娘我可不敢要!”

说完,拎着酒瓶子,骂骂咧咧地走了。

王老太看着张屠户的背影,又气又急,指着林晚秋:“你…… 你这个丧门星!

好好的亲事被你搅黄了,看你爹的药钱、你弟的学费从哪儿来!”

“不用奶奶操心,我自己会赚。”

林晚秋说完,转身回了屋,关上房门,把王老太的咒骂挡在了外面。

屋里,李秀兰正站在门口等着,见她进来,赶紧拉着她的手:“晚秋,你没事吧?

刚才可把娘吓坏了。”

“娘,我没事。”

林晚秋笑了笑,“张屠户就是纸老虎,吓吓就走了。

咱们赶紧准备做糯米糕的事,明天一早我就去镇上摆摊。”

李秀兰点点头,可随即又皱起眉:“有糯米了,可红糖咋办?

家里没糖票,供销社也不一定有货。”

林晚秋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红糖在这年代是紧俏货,不仅要花钱,还得要糖票。

家里早就没糖票了,钱也只有母亲那 5 毛钱,恐怕不够。

“娘,您知道谁家有多余的糖票吗?

咱们可以借点,等我赚了钱就还。”

林晚秋问。

李秀兰想了想,眼睛一亮:“对了,东头的刘大娘!

她儿子在部队当军官,上次回来给她带了不少糖票,她一个人也吃不完,说不定愿意借咱们点。”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林晚秋就跟着母亲去了刘大娘家。

刘大娘是个热心肠的老人,以前林建国没瘫痪的时候,经常帮她修农具。

听说是为了做糯米糕赚钱给林建国抓药,刘大娘二话不说,从抽屉里拿出两张一两的糖票,还塞给林晚秋一块钱:“晚秋啊,大娘知道你们家难,这点糖票和钱你拿着,不用急着还。

你是个好孩子,肯为家里操心,比那些游手好闲的小子强多了。”

林晚秋接过糖票和钱,眼眶一热:“刘大娘,谢谢您,我赚了钱肯定第一时间还您。”

从刘大娘家出来,母女俩首奔公社的供销社。

供销社里人不多,柜台后面的售货员是个中年女人,态度不算好。

林晚秋递上糖票和钱,说要一斤红糖。

“红糖啊,只剩这点了,你要不要?”

售货员从柜台底下拿出一个纸包,里面的红糖碎碎的,还混着点杂质。

“要,谢谢您。”

林晚秋赶紧接过来,小心地揣进怀里。

这年代,有红糖就不错了,哪还挑得了品相。

回到家,林晚秋立刻开始准备做糯米糕。

她先把陈糯米倒在大盆里,用温水淘洗干净。

糯米有些受潮,还沾着点霉点,她耐心地一颗颗挑拣出来,生怕影响口感。

李秀兰在旁边帮忙烧火,土灶里的柴火噼啪作响,映得两人的脸通红。

“晚秋,糯米要泡多久啊?”

李秀兰问。

“娘,得泡三个时辰,让糯米吸足水分,蒸出来才软糯。”

林晚秋一边搅拌糯米,一边解释,“等泡好了,再上笼蒸,蒸到能用手捏碎的程度,然后拌上红糖,揉匀了切成块,这样吃起来才甜而不腻。”

李秀兰点点头,看着女儿熟练的样子,心里又惊讶又欣慰。

她不知道,女儿心里装着的,是前世作为美食博主的专业经验 —— 这款红糖糯米糕,是她以前为了做 “怀旧小吃” 专题,专门研究过的配方,改良过火候和糖量,最适合老人和孩子的口味。

三个时辰后,糯米泡好了,颗颗饱满,透着水光。

林晚秋把糯米捞出来,沥干水分,铺在铺了纱布的蒸笼里,大火烧开后转中火蒸。

不一会儿,蒸笼里就飘出了糯米的清香,混着柴火的味道,弥漫了整个小院。

林晚强和林晚春放学回来,一进门就闻到了香味,围着灶台转个不停。

“姐,你在做啥啊?

好香啊!”

林晚强咽着口水问。

“是糯米糕,等会儿蒸好了给你们尝。”

林晚秋笑着说。

林晚春拉着林晚秋的衣角,小声问:“姐,奶奶今天没找你麻烦吧?”

“没有,以后她不会再逼我嫁人了。”

林晚秋摸了摸妹妹的头,“以后姐赚钱养你们,让你们好好上学。”

蒸了大概一个时辰,糯米终于熟了。

林晚秋掀开蒸笼盖,一股热气扑面而来,糯米的香味更浓了。

她把蒸好的糯米倒进干净的木盆里,趁热加入红糖,用铲子不停地搅拌。

红糖遇热融化,裹在糯米上,变成了诱人的金黄色。

“娘,您帮我把案板擦干净,我要揉糯米糕。”

林晚秋说。

李秀兰赶紧把案板擦干净,铺上一层油纸。

林晚秋戴上干净的粗布手套,把拌好红糖的糯米倒在案板上,反复揉搓。

她的动作很有节奏,既要把红糖和糯米揉匀,又不能把糯米揉烂,这需要十足的力气和耐心。

揉了大概半个时辰,糯米团终于变得光滑细腻,透着亮亮的光泽。

林晚秋把糯米团擀成厚厚的长方形,然后用刀切成小块,每块大小均匀,看起来就很有食欲。

“娘,您尝尝。”

林晚秋拿起一块递给李秀兰。

李秀兰接过来,小心地咬了一口。

糯米软糯香甜,红糖的甜味恰到好处,一点也不腻人,比镇上供销社卖的硬糖好吃多了。

“好吃!

太好吃了!”

李秀兰惊喜地说,“晚秋,你这手艺,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林晚强和林晚春也各尝了一块,吃得眉开眼笑,连连说 “好吃”。

林晚秋看着家人的笑容,心里暖暖的。

这是她重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家的温暖。

她把剩下的糯米糕装进干净的竹篮里,盖上纱布,准备明天一早带去镇上摆摊。

可就在这时,窗外突然飘起了雪花。

一开始还是小雪花,不一会儿就变成了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很快就把院子里的地面盖白了。

李秀兰走到窗边,看着大雪,皱起了眉:“这雪下得这么大,明天镇上的菜市场会不会没人啊?

就算有人,路也不好走,糯米糕要是凉了,就不好吃了。”

林晚秋也走到窗边,看着漫天大雪,心里一沉。

她好不容易准备好了糯米糕,要是因为大雪摆不了摊,不仅浪费了食材,还错过了赚钱的机会。

她攥紧拳头,心里暗忖:不管雪下多大,明天一早她都要去镇上试试。

可雪天路滑,她一个人带着糯米糕,能顺利赶到菜市场吗?

就算到了,又能卖出多少呢?

夜色渐深,雪越下越大,院子里的积雪己经没过了脚踝。

林晚秋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呼啸的北风,翻来覆去睡不着。

她知道,明天的摆摊之路,注定不会顺利。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