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舟在清河镇待满一年时,组织部来镇上考察年轻干部。
他熬夜写了份《清河镇产业发展建议》,里面详细分析了镇上的土壤条件、交通优势,还提出了发展有机蔬菜种植的想法。
他把建议递交给老陈,老陈看都没看,就放在了抽屉里:“小顾,这种建议不是咱该提的,镇长心里有数。”
顾舟没甘心,趁着考察组来办公室调研,主动上前汇报。
他说得条理清晰,数据也准确,考察组的人频频点头,还问了他几个细节问题。
他以为这是个机会,可考察结束后,没了任何下文。
后来他才知道,镇长在考察组面前说“顾舟年轻,想法太理想化,不接地气”,把他的建议否了。
从那以后,顾舟更沉默了。
他不再主动提建议,只是按部就班地做事。
每天早上七点到办公室,晚上十点多才回出租屋,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材料上。
他写的工作总结,逻辑清晰、数据详实,连挑剔的副镇长都夸“比老陈写得还周全”,可每次有晋升机会,都轮不到他。
第二年夏天,清河镇遭遇暴雨,好几村的农田被淹。
镇政府组织干部去抗洪,顾舟主动请缨,跟着队伍往村里跑。
他扛着沙袋在堤坝上跑了两天两夜,脚泡得发白,肩膀也磨破了皮,可他没喊一句累。
暴雨停后,镇长在表彰大会上念了一串名字,唯独没提他。
有人偷偷跟他说:“镇长侄子也去抗洪了,虽然就待了半天,可名额得给他。”
顾舟站在台下,看着台上领奖的人,心里一片冰凉。
他想起那天在堤坝上,有个老人拉着他的手说“小伙子,谢谢你啊,要是没你们,俺家的房子就被淹了”,那一刻他觉得再累都值,可现在,他连一个认可都得不到。
年底回家,邻居阿姨拉着他问:“顾舟啊,你在镇上当干部,怎么还住出租屋?
听说你同学在市里当公务员,都分房子了。”
他笑着说“镇上挺好的,我还年轻,慢慢来”,可转身进了屋,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半天没出来。
父亲看着他憔悴的样子,没多说什么,只是默默给了他一千块钱:“别太省着,照顾好自己。”
第三年开春,顾舟动了辞职的念头。
他看着同期考上公务员的同学,有的调到了市里的重要部门,有的考上了研究生,只有他还在清河镇原地踏步。
他甚至写好了辞职报告,放在了抽屉里,就等着月底提交。
可就在这时,一件事改变了他的想法。
有个村里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却因为家里穷,交不起学费,准备辍学打工。
顾舟知道后,跑遍了镇里的企业,拉了三千块钱赞助,又帮孩子申请了助学金。
开学那天,孩子的父亲带着孩子来感谢他,手里拎着一筐自家种的鸡蛋,非要塞给他:“顾干部,你是个好人,俺家孩子不会忘了你的。”
顾舟看着孩子眼里的光,突然觉得自己的工作还有意义。
他把辞职报告从抽屉里拿出来,撕成了碎片。
他想,就算在镇上,就算没机会晋升,能帮老百姓做点实事,也值了。
可他没想到,命运的转机,会在不久后突然降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