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优族书苑!手机版

优族书苑 > > 人间书,来此人间陈砚生阿秀免费小说全集_小说免费完结人间书,来此人间陈砚生阿秀

人间书,来此人间陈砚生阿秀免费小说全集_小说免费完结人间书,来此人间陈砚生阿秀

清风找土豆 著

穿越重生完结

小说《人间书,来此人间》,大神“清风找土豆”将陈砚生阿秀作为书中的主人公。全文主要讲述了: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主角:陈砚生,阿秀   更新:2025-09-26 20:05:5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午后的天说变就变。

方才还亮堂堂的日头,被一阵卷地而来的黑云裹住,转眼就压得低低的,像块浸了水的灰布,沉甸甸地罩在镇子上空。

风也跟着起了性子,在街巷里穿来穿去,卷起地上的尘土和枯叶,打在窗棂上“噼啪”作响。

陈砚生刚把晾干的字收进木箱,就听见外面传来“轰隆隆”的雷声。

他走到窗边,推开半扇窗,一股潮湿的土腥气涌了进来,带着雨前特有的沉闷。

街面上的人都行色匆匆,挑着担子的货郎加快了脚步,店铺的伙计正忙着把门板卸下来挡雨,连平时在街角下棋的几个老头,也骂骂咧咧地收拾起棋盘,往屋檐下躲。

“这鬼天气。”

他低声说了句,指尖触到窗沿的木纹,凉丝丝的。

木箱放在墙角,是爹亲手打的。

樟木的,带着股淡淡的香味,据说能防蛀。

里面装着他这些年写的字,大多是些临摹的帖子,还有几张自己写的楹联、短文,边角都磨得有些毛糙了。

最底下压着一张泛黄的纸,是爹年轻时写的,笔锋俊朗,不像后来那般滞涩。

他很少拿出来看,怕看了心里发酸,可每次收拾东西,指尖划过箱底,总会下意识地停顿片刻。

“陈大哥!

陈大哥!”

外面传来阿秀的喊声,带着点慌张。

他连忙转身出去,刚走到院门口,就看见阿秀抱着个布包,头发被风吹得乱糟糟的,额前的碎发贴在脸上,沾着细密的水珠。

“快进来!”

他伸手把她拉进院里,关上门,风被挡在了门外,声音顿时小了许多。

“咋跑这么急?”

他拿来毛巾递给她。

阿秀擦了擦脸,喘着气说:“我娘让我给你送点干粮,说看这天,怕是要下好几天雨,别断了粮。”

她把布包解开,里面是几个白面馒头,还有一小罐咸菜,“刚蒸好的,还热着呢。”

馒头的热气混着樟木箱的香味,在屋檐下弥漫开来。

雨点“啪嗒啪嗒”地砸在瓦片上,起初是稀疏的几点,很快就连成了线,织成一张灰蒙蒙的网,把整个院子罩在里面。

院角的那棵石榴树,叶子被雨水打得瑟瑟发抖,倒显得更绿了。

“婶子也太周到了。”

陈砚生接过布包,指尖碰到阿秀的手,冰凉冰凉的。

“我娘说,你一个人过日子,细心得不到。”

阿秀说着,眼睛往屋里瞟了瞟,“你又在写字?”

“嗯,把前几天写的收起来。”

他顿了顿,补充道,“也不是啥正经东西,瞎写。”

“我看挺好的。”

阿秀认真地说,“上次镇东头的李奶奶过寿,你写的那个‘松鹤延年’,她宝贝得不行,裱起来挂在堂屋里,见人就夸。”

他想起李奶奶的样子,满脸皱纹,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像个晒干的核桃。

李奶奶的儿子在外面做买卖,好几年没回来,她一个人守着个小院,靠着街坊接济过活。

过寿那天,她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捧着他写的字,手都在抖,说“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好的字”。

其实他知道,自己写得远不如那些名家,可李奶奶眼里的光,却让他心里沉甸甸的。

“不过是哄老人家高兴。”

他低声说。

“才不是哄呢!”

阿秀急了,“李奶奶说,那字里有股劲儿,看着就踏实。”

她走到屋檐下,望着外面的雨,“陈大哥,你说人活着,是不是就像这雨?

有的时候下得大,有的时候下得小,可不管咋下,总能让地里的庄稼活过来。”

他愣了愣,看着雨帘。

雨水顺着屋檐往下淌,形成一道透明的水幕,把院外的世界隔开了,朦胧得像幅水墨画。

地里的庄稼……去年水灾,地里的麦子全淹了,爹站在田埂上,望着浑浊的水,半天没说一句话,只是吧嗒吧嗒地抽烟,烟锅子的火星在雨里明明灭灭。

后来补种了荞麦,秋收时收了不多,勉强够吃,可爹却在那之后,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可有的雨,也会淹了庄稼。”

他说。

阿秀转过头,辫子上的水珠滴落在青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那……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呀。”

她声音低了些,“我娘说,过日子就像撑船,有顺风顺水的时候,也有顶风冒雨的时候,总不能因为怕翻船,就不上船了吧?”

他看着阿秀,忽然觉得这十六岁的姑娘,心里装着比他更明白的道理。

她没读过书,不懂什么“人生意义”,可她知道饿了要吃饭,冷了要添衣,知道娘的牵挂,知道地里的庄稼要等雨来。

这些实实在在的日子,像青石板上的纹路,不起眼,却刻得深深的。

“你娘说得对。”

他笑了笑,把布包往屋里送,“进来坐会儿吧,雨停了再走。”

阿秀摇摇头,“不了,我娘还等着我回去呢。

她眼睛不好,雨天更看不清,灶上还炖着汤。”

她走到门口,手搭在门闩上,又回过头,“陈大哥,要是下雨闷得慌,就来我家坐坐,我娘给你讲故事,她知道可多老辈子的事了。”

“好。”

他应着。

阿秀拉开门,一阵风夹着雨丝涌进来,她缩了缩脖子,冲他挥挥手,就跑进了雨里。

蓝布衫的身影很快被雨幕吞没,只听见她的脚步声“啪嗒啪嗒”地远去,混在雨声里,渐渐听不清了。

他关上门,转身回屋。

馒头还热着,他拿了一个,掰开来,热气腾腾的。

咬了一口,面香混着酵母的微酸,在舌尖散开。

这味道让他想起小时候,过年时才能吃上白面馒头,爹总是把最大的那个塞给他,自己啃玉米饼子。

那时候觉得,白面馒头就是天底下最好的东西,能吃上白面馒头,活着就值了。

雨越下越大,打在瓦上“哗哗”作响,像是有无数只手在敲鼓。

他走到书桌前,重新铺开一张宣纸。

刚才被墨点污了的那张还在,他把它挪到一边,拿起毛笔。

指尖悬在纸上,这次没有犹豫。

他想起阿秀的话,想起李奶奶眼里的光,想起爹临终前的眼神,想起雨里那棵倔强的石榴树。

墨汁落在纸上,晕开,然后被笔锋牵引着,游走,勾勒。

写的不是什么高深的句子,只是寻常的话:“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一言一行,当念初心。”

笔锋不算流畅,甚至有些地方还带着滞涩,像他走过的路,磕磕绊绊。

可每一个字都站得稳稳的,带着股子执拗,像雨里不肯低头的草。

雨声里,墨香弥漫。

他写了一张又一张,首到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雨势却丝毫未减。

屋檐下的水汇成了小溪,顺着青石板流到院外,不知道要去往哪里。

他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

窗外的雨还在下,可心里的那些闷堵,却好像被这雨声和墨香一点点冲淡了。

或许,活着真的就像阿秀说的那样,不用想那么多高深的道理,就像这雨,该下的时候就下,该停的时候就停;就像这字,一笔一划,写下去就好。

他拿起一个馒头,慢慢嚼着。

雨还在下,可锅里的粥该热了,明天的字,也该写了。

这些实实在在的事,或许就是活着的意义吧——像屋檐下的雨,一滴一滴,汇在一起,就能滋润出一片天地。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