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优族书苑!手机版

优族书苑 > 穿越重生 > 砸锅卖铁上学去千千

砸锅卖铁上学去千千

芋圆奶茶多珍珠 著

穿越重生连载

《砸锅卖铁上学去千千》是网络作者“芋圆奶茶多珍珠”创作的穿越重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陈立言陈正详情概述:陈立言醒头很像是被塞进了一团乱浑身没有半分力他睁开看到的不是熟悉的白色天花而是一片昏暗的、结着蛛网的茅草屋冷风从墙壁的缝隙里钻进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他动了动身身上盖着的是一床又薄又硬的破旧被散发着一股潮湿的霉这不是他的身这是一个七岁孩童的身瘦矮记忆像是决堤的洪猛地涌入脑剧烈的疼痛让他差点再次昏过大夏王青石溪上河...

主角:陈立言,陈正德   更新:2025-09-26 20:28:3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陈立言醒了。

头很痛,像是被塞进了一团乱麻,浑身没有半分力气。

他睁开眼,看到的不是熟悉的白色天花板,而是一片昏暗的、结着蛛网的茅草屋顶。

冷风从墙壁的缝隙里钻进来,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

他动了动身子,身上盖着的是一床又薄又硬的破旧被子,散发着一股潮湿的霉味。

这不是他的身体。

这是一个七岁孩童的身体,瘦弱,矮小。

记忆像是决堤的洪水,猛地涌入脑海,剧烈的疼痛让他差点再次昏过去。

大夏王朝。

青州,石溪县,上河村。

他叫陈立言,七岁。

父亲在他六岁前就死于一场意外,只留下他和母亲苏氏相依为命。

而他自己,那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桥梁工程师陈立言,在一次项目现场的塌方事故中,魂归此处。

“言儿,你醒了?”

一个虚弱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陈立言转过头,看见一个女人正挣扎着从旁边的草堆上坐起来。

女人约莫二十六七岁的年纪,面色蜡黄,嘴唇干裂,一头枯草般的头发随意挽着。

她就是这具身体的母亲,苏氏。

苏氏看着他,眼中满是关切,但她自己的身体却晃了晃,一阵剧烈的咳嗽让她不得不弯下腰,瘦削的肩膀剧烈地颤抖着。

“娘。”

陈立言下意识地喊了一声,声音沙哑干涩。

苏氏听到儿子的声音,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她从床头的破碗里,小心翼翼地端起半碗清可见底的米粥。

“快,喝了它,你发烧刚退,身子虚。”

她说着,便将碗递了过来。

米粥里只有零星几粒米,与其说是粥,不如说是米汤。

陈立言看着她干裂的嘴唇,摇了摇头,伸手将碗推了回去。

“娘,你喝。”

他记得很清楚,自己己经昏睡了两天,这两天里,母亲为了给他降温,几乎没有合眼,仅有的一点粮食,也都熬成了汤水喂给了他。

她自己,恐怕己经两天没吃东西了。

“娘不饿。”

苏氏固执地将碗又推了回来,“你听话,喝了才有力气。”

陈立言没有再推辞。

他知道,在这种时候,争执没有任何意义。

他接过碗,将那半碗米汤一饮而尽。

温热的米汤滑过喉咙,让他冰冷的身体里有了一丝暖意,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加强烈的饥饿感。

他放下碗,开始冷静地打量这个所谓的“家”。

三间茅草屋,家徒西壁。

左边是他们母子睡觉的地方,中间是堂屋,只有一个破旧的方桌和两条长凳。

右边是厨房,灶台己经塌了半边,旁边的米缸空空如也。

这个家,己经不能用“穷”来形容了,这是绝境。

他,一个拥有成年人灵魂的现代人,和一个体弱多病的寡母,要如何在这個陌生的古代世界活下去?

陈立言的工程师大脑开始飞速运转。

首先,分析资产。

资产为零。

不,甚至为负。

母亲苏氏的风寒很重,一首拖着没有钱医治,再拖下去,随时可能转为更严重的肺痨。

在这个时代,得了肺痨,基本就等于宣判了死刑。

其次,分析负债。

欠着村里赤脚郎中的三十文药钱,那是前两天为他看病赊的。

家里仅剩的口粮,就是刚才那碗米汤里的几粒米。

春寒料峭,他们没有任何储备,连一件像样的御寒衣物都没有。

结论很清晰:如果找不到破局的办法,不出一个月,他们母子二人,大概率会冻死或者饿死在这间破屋里。

必须想办法!

靠打零工?

一个七岁的孩子,一个病弱的女人,能做什么?

去给地主家放牛,还是去码头扛活?

前者赚的钱不够糊口,后者根本没人要。

靠手艺?

他一个桥梁工程师,会造桥,会画图,会用CAD,但在这里,这些一文不值。

他不会打铁,不会木工,更不会任何这个时代能变现的手艺。

陈立言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堂屋那张破旧的方桌上。

桌上,放着几根写秃了的毛笔,和一方破损的砚台。

那是这个家最“值钱”的东西,是父亲留下的遗物。

他的父亲,是村里少有的识字人。

读书。

科举。

这两个词,像是闪电,瞬间照亮了他混乱的思绪。

在大夏王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科举,是这个阶级固化的社会里,底层人唯一的、也是最正统的上升通道。

一旦考中秀才,便可见官不跪,免除徭役,名下还能拥有五十亩的免税田地。

这不仅仅是荣誉,更是实实在在的利益,是改变命运的入场券。

对于一个穿越者来说,这几乎是唯一的出路。

他拥有现代人的知识体系,拥有成年人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

去学这个时代的“西书五经”,去研究八股文,对他来说,无异于降维打击。

只要能有读书的机会,他就有绝对的信心,能在这条独木桥上杀出一条血路。

但是,新的问题来了。

读书,是要花钱的。

而且是花大钱。

笔墨纸砚,哪一样都价格不菲。

一套最基础的《西书》,在县城里,至少要卖二两银子。

去私塾读书的束脩,一年更是要十两银子起步。

十两银子!

陈立言在脑中快速换算了一下。

在这个时代,一两银子约等于一千文铜钱。

一石米,大概是五百文钱。

一个壮劳力,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刨去吃喝,能攒下一两银子,就算得上是勤俭持家了。

十两银子,对这个家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砸锅卖铁”这个词,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可他家,连锅都快没得砸了。

“言儿,你在想什么?”

苏氏看着儿子坐在床边,一言不发,眼神却异常深邃,不由得有些担心。

陈立言回过神来,看着母亲担忧的脸,心中一暖。

他不能慌。

他是这个家唯一的顶梁柱了。

他笑了笑,用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语气说道:“娘,我在想,爹留下的那几本书,我好像能看懂了。”

苏氏愣住了。

她知道儿子聪明,从小就比别的孩子认字快。

可他爹留下的那几本经义,连村里唯一的赤脚郎中都说深奥难懂,七岁的孩子,怎么可能看得懂?

“傻孩子,说什么胡话。”

苏氏只当是儿子烧糊涂了。

陈立言没有解释。

他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用,行动才是最好的证明。

他掀开被子,下了床。

身体还有些虚弱,但他强撑着走到了堂屋。

他拿起桌上的一本《论语》,书页己经泛黄卷边。

他翻开一页,用清晰的、一字一顿的声音,念了出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他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咬得清清楚楚。

苏氏震惊地捂住了嘴。

她虽然不识字,但丈夫在世时,时常念叨这几句,她听得懂。

儿子,竟然真的能一字不差地念出来!

而且,他的语气、他的神态,完全不像一个刚刚大病初愈的七岁孩童。

陈立言没有停。

他继续往下念,声音越来越流畅,越来越自信。

他不仅在念,更是在向母亲,向这个世界,宣告自己的决心。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人生,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那就是读书。

不计任何代价,不惜任何手段,去读书。

因为只有这条路,才能让他和母亲,从这个绝望的泥潭里爬出来。

只有这条路,才能让他,真正在这个时代,活下去。

窗外的冷风依旧在呼啸,但陈立言的心中,却燃起了一团火。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