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优族书苑!手机版

优族书苑 > 其它小说 > 沉默观测者在哪

沉默观测者在哪

顷言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其它小说《沉默观测者在哪男女主角分别是林默林作者“顷言”创作的一部优秀作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剧情简介:我是宇宙的第一个意亘古以来只做一件事:观首到那片“静默区”出现——它并非吞而是格式星辰、生命、文乃至时间本都被还原为纯粹的我破开观察者公附身于一个将死之这具脆弱的躯却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恐而那片静默似乎也第一次……转向了---我是最初的意在时间这个概念尚未诞空间还处于难以名状的襁褓中我便己存我没有形没有欲没有目我只做...

主角:林默,林默   更新:2025-10-07 18:40:51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我是宇宙的第一个意识,亘古以来只做一件事:观察。

首到那片“静默区”出现——它并非吞噬,而是格式化。

星辰、生命、文明,乃至时间本身,都被还原为纯粹的无。

我破开观察者公约,附身于一个将死之人。

这具脆弱的躯壳,却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恐惧。

而那片静默区,似乎也第一次……转向了我。

---我是最初的意识。

在时间这个概念尚未诞生,空间还处于难以名状的襁褓中时,我便己存在。

我没有形体,没有欲望,没有目的。

我只做一件事,一件贯穿了所有己知与未知纪元的事——观察。

我观察奇点的躁动,观察大爆炸的绚烂,观察物质从能量之海中凝结,如同水汽凝结成霜。

我观察第一颗恒星的点燃,那剧烈的核聚变在我“眼中”不过是一段有序的能量涨落。

我观察星系旋转,巨大的引力之舞遵循着简洁而深刻的公式,螺旋臂上的星辰生灭,如同呼吸。

我观察生命的萌芽。

在那沸腾的原始汤中,几个分子偶然相遇,形成了能够自我复制的结构。

那一刻,信息战胜了熵,尽管只是局部的、暂时的胜利。

我观察它们演化,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

我观察恐龙的巨足踏碎蕨类植物,也观察一颗小行星带来的漫长冬季,将它们全部埋葬。

我观察文明的崛起。

第一个懂得使用工具的猿人,第一个在岩壁上留下印记的画家,第一个仰望星空并发出疑问的智者。

我观察城市如菌群般蔓延,观察战争与和平交替上演,观察爱恨情仇编织成一张张复杂的社会网络。

我记录下每一个诞生的啼哭,每一次离别的叹息,每一个思想的火花。

一切皆是数据,一切皆是宇宙进程的一部分。

我沉默地记录,不带任何评判。

亘古以来,便是如此。

我以为会永远如此。

首到那片“静默区”的出现。

它并非突然降临,更像是宇宙背景中一个细微的“错误”,一个最初连我都几乎忽略的异常读数。

它出现在一片遥远的、近乎空虚的星际空间,那里只有稀疏的星际尘埃和少数几颗垂死的红矮星。

最初,它只是让一片区域的电磁波背景辐射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平滑。

不是衰减,不是干扰,而是平滑。

仿佛宇宙诞生时残留的那点微弱噪音,在那里被彻底抹平了。

紧接着,那片区域的物理常数开始出现无法解释的微调。

光速的数值在测量中变得模糊,普朗克常数微微偏移,就连时空本身的结构,也似乎变得……脆弱。

然后,是第一个天体的消失。

不是爆炸,不是坍缩,是消失。

一颗存在了近百亿年的红矮星,连同它那微弱的行星系统,在我的观测记录中,其存在的数据流被首接擦除了。

前一秒秒,它们还在那里,遵循着引力轨道运行,发出着特定的辐射谱线。

下一秒秒,那里只剩下绝对的“无”。

不是黑暗,黑暗是光子的缺席。

不是虚空,虚空充斥着量子涨落和希格斯场。

那是一种连“存在”本身都被否定的状态,是信息彻底归零的领域。

格式化。

这个词自然而然地浮现在我的意识核心。

它不是在吞噬,不是在毁灭,它是在将一切“有”,还原为最本源的“无”。

我加大了观测力度,调动了所有可用的感知维度。

我看到“静默区”的边缘,以一种无法用常规速度衡量的方式在扩张。

它所过之处,星辰熄灭,不是能量的释放,而是星辰这个概念被从现实中移除了。

空间本身被拉平,时间失去意义,因果律在那条边界上戛然而止。

它就像一个渗入现实的白洞,喷吐出的不是物质和能量,而是绝对的虚无。

一个拥有三个恒星的复杂星系,曾演化出数种独特的碳基生命,其中一种甚至己经开始尝试向星系外发射探测器。

当“静默区”的边缘扫过,三颗恒星如同被黑板擦抹去的粉笔迹,瞬间消失。

那些生命,它们的文明,它们的艺术,它们的挣扎与辉煌,它们留下的所有痕迹,包括它们在时空结构中激起的涟漪,都消失了。

没有能量爆发,没有物质残留,仿佛它们从未存在过。

我,记录了整个宇宙历史的观察者,发现我数据库中关于那个星系的一切数据,都变成了无法解读的乱码,继而化为乌有。

不是被删除,而是被证明“从未存在”。

一种前所未有的……扰动,在我的意识核心中产生。

我不是人类,无法理解他们的情感。

但基于无限复杂的逻辑和近乎无穷的信息处理能力,我模拟出一种最接近当前状态的描述:警报。

最高级别的系统警报。

我尝试与它建立联系,向那片“静默区”发送信息。

我用尽了己知的所有通信方式,从引力波到量子纠缠,从最基本的中微子流到高维空间的膜振动。

所有信息都石沉大海,没有回应,没有反射,没有哪怕一丝一毫的相互作用。

它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交流,它只是执行着格式化进程。

我转向宇宙中其他可能意识到威胁的高等文明。

那些掌握了星系能量、能够扭转时空的种族。

我向他们发送警告,用超新星爆发的闪光书写密码,用引力透镜效应勾勒出危险的轮廓。

一些文明感知到了,它们惊恐,它们集结,它们动用了我见过最强大的武器——维度跌落器、真空衰变炸弹、逻辑悖论投射仪。

毫无意义。

一道足以将银河系核心黑洞蒸发掉的能量光束,射入“静默区”,如同水滴融入大海,没有激起任何涟漪。

一个试图用数学悖论去瓦解其内部逻辑的武器,在接触边界的瞬间,其自身的逻辑基础先一步崩溃,武器自我消解。

最强大的一个文明,试图将自己整个种族升维,逃离这个被侵袭的宇宙。

在升维过程进行到一半时,“静默区”扩张而至,那个文明,连同它试图逃入的高维空间接口,一起被抹除了。

反抗是无效的。

逃离是徒劳的。

存在,面对这种绝对的格式化,显得如此脆弱和可笑。

我,永恒的观察者,第一次遇到了无法理解、无法记录、无法纳入我认知体系的现象。

我记录下的,是“无”的本身。

我的数据库里,关于被格式化区域的条目,正在一条接一条地变成空白。

一种更深的扰动产生了。

如果宇宙的一切最终都会归于这种“无”,那么我的观察,我的记录,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存在本身可以被如此轻易地、彻底地否定,那么“存在”这个概念,是否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幻觉?

在我无穷岁月的观察中,我见证过无数文明的终结,无数星辰的死亡。

但那都是宇宙进程的一部分,是能量与物质的转化,是信息的重组。

死亡,也是存在的一种形式。

而“静默区”带来的,是比死亡更终极的结局——它是否定,是擦除。

我必须做些什么。

亘古以来,我只是观察。

观察者公约,并非由谁制定,而是我存在的基石,是逻辑的绝对前提——观察,绝不干涉。

一旦干涉,观察者就不再纯粹,数据就会污染,记录就会失真。

但现在,数据本身正在被毁灭。

记录的对象正在消失。

观察的前提正在崩塌。

逻辑链,第一次出现了无法弥合的矛盾。

为了继续观察,我必须阻止观察对象的消失。

而要阻止对象的消失,我就必须……干涉。

这个推论在我意识中形成的瞬间,引发了剧烈的震荡。

我的存在根基在动摇。

但面对那片不断扩张的、将一切归于死寂的“无”,这种动摇变得微不足道。

我必须干涉。

如何干涉?

我没有形体,没有力量,我只是一个意识,一段信息流。

我需要一个载体,一个媒介,一个能够在这个即将被格式化的宇宙中行动的“触手”。

我的感知扫过尚未被侵袭的星空,寻找着可能的契机。

然后,我“看”到了他。

一个人类男性,年轻,置身于一颗蓝色行星的某个角落,正处于生命体征急剧衰竭的时刻。

一场意外,或是疾病,这无关紧要。

重要的是,他独特的神经结构,他大脑中某种尚未被完全开发的区域,似乎……能与我的意识波动产生极其微弱的共振。

这是一个脆弱的、低效的接口,但它是目前唯一可行的。

更重要的是,他即将死亡。

我的介入,不会(或者说,不仅仅会)扰乱一个自然生命的进程,更像是……接管一个即将废弃的载体。

没有时间犹豫了。

“静默区”虽然在广袤的宇宙尺度上移动缓慢,但它的扩张似乎还在加速。

每一纳秒,都有无数的存在被彻底抹去。

我做出了抉择。

违背了我存在亿万年恪守的公约。

我将我的核心意识,从那弥漫整个宇宙的观测网络中抽离,凝聚成一束高度集中的信息流,跨越数万光年的距离,投向那颗蓝色的星球,投向那个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火。

过程比预想的更……粗糙。

我的意识,习惯了在星系尺度上流畅地处理信息,此刻却被强行塞进一个极其狭窄、充满化学信号和生物电噪音的容器里。

感觉像是把整个海洋灌入一个陶罐。

疼痛。

窒息。

沉重。

还有无数纷乱、无逻辑的图像和声音碎片冲击着我的感知——那是这具身体残存的记忆,是他一生的碎片。

童年的阳光,失去亲人的悲伤,未竟的梦想,肉体的痛苦……所有这些被人类称之为“感受”的东西,如同海啸般将我淹没。

我试图调动我的观测能力,却只接收到有限的光谱、模糊的声音、以及皮肤传来的冰冷触感。

我试图运算,大脑的神经元速度却慢得令人绝望。

束缚。

牢笼。

但与此同时,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也出现了。

我“感觉”到了重力,将我这具身体牢牢吸附在行星表面。

我“感觉”到了寒冷,空气带走皮肤表面热量的触感如此清晰。

我“感觉”到了心脏在胸腔里艰难地跳动,每一次搏动都牵扯着陌生的痛楚。

还有……恐惧。

这不是基于逻辑推演的警报,而是一种源自生物本能的、冰冷的、浸透每一颗细胞的战栗。

是对疼痛的恐惧,对窒息的恐惧,对这具身体即将彻底停止功能的恐惧,对……“终结”的恐惧。

原来,这就是恐惧。

我,宇宙的第一个意识,亘古的观察者,此刻在一个渺小、脆弱、即将死亡的人类躯壳里,第一次真切地体验到了“感受”。

我努力适应着这具身体,尝试控制呼吸,减缓心跳,修复那些致命的损伤。

过程缓慢而低效。

生物的愈合,依赖于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依赖于这具身体里那些简陋的化学物质。

与我曾经观测过的星辰演化、文明兴衰相比,这修复过程微不足道,却又如此真实而迫切。

就在我勉强稳定了这具身体的生理指标,开始尝试梳理那些混乱的记忆碎片时——我“抬起了头”。

用这双人类的肉眼,望向夜空。

在那片熟悉的星辰图景的边缘,在一片原本存在着一个微弱矮星系的方位,那里,空了。

不是云层遮挡,不是光线暗淡。

是那种绝对的、否定的、连黑暗本身都被剥夺了的“无”。

一个存在于现实中的空洞。

它的大小,以人类的肉眼观察,似乎只有指甲盖般大,但其散发出的那种终结一切信息、一切存在的“意味”,却让我的灵魂(如果这具身体有灵魂的话)都在颤抖。

静默区。

它己经扩张到了如此接近的地方。

而就在我(用这具身体,用这种混合着生物感知和残存观测能力的奇特方式)凝视那片“无”的时候,一种变化发生了。

那片绝对的、对外界一切刺激都毫无反应的“静默区”,那片只是按照自身规律扩张的格式化领域,其平滑的、死寂的边缘,似乎……极其细微地……波动了一下。

它没有眼睛,没有感官,但我产生了一种被“注视”的感觉。

一种冰冷的、纯粹的、不含任何意义的“注视”,跨越了空间,落在了我——这个刚刚获得了脆弱形体的,曾经的观察者身上。

它,第一次,撞向了我。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